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49    次浏览
文/莫玉林 【作者简介】莫玉林,四川仪陇人。干过建筑,修过铁路,进过工厂,闲暇时爱好文字。作品散见于《深圳特区报》《江门文艺》《西江文艺》《大鹏湾》《嘉应文学》《打工知音》《中华手工》等。【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】(一)鱼玄机(约844—871年),晚唐著名女诗人,少女时嫁李亿为妾,以李妻不能容,进长安(今陕西西安)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。与著名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,唱和甚多。后因打死侍女之罪处死。鱼玄机才思敏捷,聪慧过人,其诗作现存五十首,收于《全唐诗》,她与李冶、薛涛、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。鱼玄机的原名鱼幼薇,一生有过许多男人,但对她影响较大的有三个,一个是花间词派的掌门人温庭筠,一个是她的丈夫李亿,还有一个是致使她丧命的乐师陈韪。三个男人给了她三种不同风格的人生,让她在短暂的一生中,身心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折:一个在诗词上指点江山,成就了她的诗才;一个激发了她的诗情,使她看破红尘,堕落为荡妇;还有一个,导致她成了杀人犯。“易求无价宝,难得有情郎。”无论过去,现在,还是未来,鱼玄机的这诗句在人间的爱情领域里都是非常适用、不会过时的,我每次读这句诗,都感觉字字滴血,常读常新。仿佛视野里总是有一个痴情的美女,为爱情产生了绝望,披头散发地冲到悬崖边,对着崖下的万丈深渊掩面而泣。这不仅仅是鱼玄机个人所发出的感慨,不仅仅是她个人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,也是无数历代才女对失意感情的真实写照。 比如同时代的才女薛涛,寻寻觅觅,一生也没有找到一份真爱。比如民国的阮玲玉,在一次又一次对爱情的失望中,感觉前路无光,生不如死,选择自杀离开了人世。同样是民国才女吕碧城,在六十年的生命中,也没遇到一个真正能与自己相匹配的男子,最后只得无奈地吟诵李清照的词,“物是人非事事休,欲语泪先流。”比如才华横溢的作家三毛,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相爱的人,快要结婚时,未婚夫死了,只有降低要求,与自己拒绝多次的男子荷西结婚,几年后荷西又离开了人世,往后的十多年间,再没遇到一个她能所爱的男人,结果郁郁而终,自杀身亡。可惜那些苦命的才女,那么才华横溢的时候,那么美好的青春年华,偏偏受尽命运的捉弄,遭尽爱情的折磨。鱼玄机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,皇甫枚所作《三水小牍》,对她的才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:“色既倾国,思乃入神,喜读书属文,尤致意于一吟一咏。”她出生于长安城郊一位落拓士人之家,鱼父饱读诗书,却像《聊斋志异》的作者蒲松龄一样,一生功名未成,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。小幼薇在父亲的栽培下,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诗章,七岁开始学习作诗,与薛涛不相上下,十一、二岁时,她的诗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,成为人人称道的“诗童”。 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,要是放在当今时代,她会上各大报纸头条,电视台要请她做访谈节目,采访她的媒体记者会络绎不绝。四处的广告商也会慕名而来,她会身价高涨,成为人人羡慕的神童,日子会过得有滋有味。在那个时代,传播媒体没那么进步,不过,鱼幼薇也算幸运,十岁时,与著名诗人、词人温庭筠相识,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词名家,是她人生中难得的良师益友。 (二)鱼幼薇还是个聪慧伶俐的孩童之时,才名早已远播四方,她的才华引起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温庭筠(字飞卿)的关注。于是,爱才若渴的温庭筠慕名前去鱼家探访。一个春暖花开、艳阳高照的上午,温飞卿边走边想,来到了位于长安东南角的平康里,那是当时娼妓云集之地,因这时鱼父已经去世,鱼家母女只能住在这里,靠着给附近青楼女子作些针线和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。鱼家的房子灰墙土瓦,斑驳陆离,就在这个低矮阴暗的院落中,温庭筠见到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。梳着两条羊角辫子,穿着一双花色布鞋,在院子里时而慢跑,时而跳跃,像在进行表演一样,追逐一只彩色蝴蝶,两条辫子在后脑勺上愉悦地左右跳动着。几个圈子过后,那只蝴蝶终于被她捧在了手心,她忽闪着一双大眼睛与蝴蝶对视,并发出咯咯的笑声。温飞卿踮起脚尖走到她的身旁,用一只手罩在嘴边,似乎怕打扰她的美梦,轻轻地呼唤了几声“小姑娘,小姑娘”。她才从梦中惊醒过来,摊开双手,蝴蝶盯着她,似乎被她的美貌迷住了,忘记可以飞走。她向手心上吹了一口气,蝴蝶的翅膀抖动了几下,仍然没有起飞,她将手掌向上一抛,蝴蝶才依依不舍地扇动翅膀飞走了。她这才转过身来,略带羞涩地问,你是?我是温飞卿,他伸出手,像一个长辈,关心孩子一样,抚着她的肩说,听说你的诗才很好,我来见识一下。真的是你,早听过你的大名。鱼幼薇惊讶地抬起头来。温庭筠拍着她的肩说,走,我们去作一首诗。两人来到院子边的石凳上,面对面坐下来。 温庭筠请小幼薇即兴赋诗一首,想试探一下她的才情是否名过其实。小幼薇显得落落大方,扑闪着大眼睛等待这位久闻大名的大诗人出题。温庭筠想起来时路上,正遇柳絮飞舞,拂人面颊之景,用手比画着说,“小姑娘,你用江边柳三字为题,作诗一首好吗。”鱼幼薇以手托腮,略作沉思,一会儿,便在一张花笺上飞快地写下一首诗,双手捧给温庭筠评阅,诗是这样写的:翠色连荒岸,烟姿入远楼;影铺春水面,花落钓人头。根老藏鱼窟,枝底系客舟;萧萧风雨夜,惊梦复添愁。温庭筠反复吟读着诗句,觉得不论是遣词用语,平仄音韵,还是意境诗情,都属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。他似乎从美梦中惊醒过来,嘴角上扬,眉宇间慢慢舒展,一拍石凳,激动得站起来,竖起大拇指,大加赞赏:“好!写得好!不愧为一个小才女!”这个大她许多的温飞卿,对眼前稚气未脱的鱼幼薇非常欣赏,有心想栽培她。从此温飞卿便经常出入鱼家,悉心教授幼薇诗词歌赋,成为这位“诗童”的老师和朋友。袁枚在《随园诗话》里说:“人有邂逅相逢,慕其风貌,与通一语,不料其能诗者:已而以诗见投,则相得益甚。”有时,人与人的相识相逢,一个眼神,一个笑容,就定格了对方美好的形象,无需言语,就会有相见恨晚之感。而飞卿面前的小才女竟然能出口成章,挥笔而就,这不能不让她喜爱非常。之后,幼薇和飞卿有诗书往来,两个人十分投缘也是很正常的事。 温飞卿和幼薇该是忘年之交,他性情爽直,喜欢过纵情放荡、无拘无束的生活,对权贵不满,因此不为时俗所重,一生也是坎坷曲折。于是,他常在那些歌妓和道士中游走,多和她们有酬唱之作,他的花间词也多写妇女生活,表现闺怨、歌妓、道士的爱情和相思,体现对女性心理的体察和关注。他的词绮丽浓郁,感情率直,开了“词为艳科”的先例。可以想见他对鱼幼薇是产生很大影响的,他们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,关系也非同一般。在他仕途坎坷,很不得志之时,小才女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美人,本来可以给他的心灵上带来慰藉。可是,温庭筠是个爱才不贪色的人,这样的才子从古至今都是凤毛麟角,他用理智战胜了自己的情感,没有将师生关系转化为情人关系。人生有相聚就有离别,恰是离别点燃了幼薇的诗情。幼薇14岁那年,温庭筠离开长安,远去了襄阳任刺史徐简的幕僚。秋凉叶落时节,鱼幼薇思念远方的故人,写下一首五言律诗“遥寄飞卿”:阶砌乱蛩鸣,庭柯烟雾清;月中邻乐响,楼上远日明。枕簟凉风著,谣琴寄恨生;稽君懒书礼,底物慰秋情?据说温庭筠的容貌奇丑,不过,在女人心中,一个有事业有才华的人,都不是丑陋的。要不,当年的数学家陈景润,一举成名后,相貌丑陋的他,来自女人的求爱信就多达三千多封。加上,情人眼里出西施,温庭筠的容貌并不影响鱼幼薇对他的喜爱。相反,可能是温庭筠自觉年龄相差县殊,与鱼幼薇不相匹配,有一种自卑心里。他虽然对鱼幼薇十分怜爱,但一直把感情控制在师生或朋友的界限内,不敢再向前跨越一步。而情窦初开的鱼幼薇,早已把一颗春心暗系在老师身上。 直到离开之后,她第一次借诗句遮遮掩掩吐露了她寂寞相思的心声。不见雁传回音,转眼又是一年,梧桐叶落,冬夜萧索,鱼幼薇又写出“冬夜寄温飞卿”的诗。苦思搜诗灯下吟,不眠长夜怕寒衾;满庭木叶愁风起,透幌纱窗惜月沈。疏散未闻终随愿,盛衰空见本来心;幽栖莫定梧桐树,暮雀啾啾空绕林。少女的幽怨如泣如诉,心明如镜的温庭筠哪能不解她的心思,不明她的风情。尽管鱼幼薇心里想着恩师,但她并没有荒废自己的才学,还时时将自己的梦想系在心间,哪儿有吟诗作对,她都会前去捧场。有一日,她到城南风光秀丽的崇贞观中游览,正碰到一群新科进士争相在观壁上题诗留名,鱼幼薇见了羡慕不已。微微侧着头,双手环抱在胸间,站在旁边静静地观看,那些新科进士瞟了她一眼,根本没把这个女子放在眼里。由此,让我想起了当年唐伯虎的典故,一天,他碰到了一帮文人墨客聚会,便想写诗弄点酒菜吃。他写了“一上”两字,让人拿酒,没人理他,又写了“一上”,还是没人理。他滚动了几下眼珠,看见了人们嘲笑的表情,一鼓作气,手中的笔在稿子上舞蹈着,写下了那首留传千古的名句:一上一上又一上,一直上到高山上,举头红日白云低,四海五湖皆一望。让众文惊叹不已,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鱼幼薇闪动着一双慧眼,等他们题完后,她走过去,将袖子向上撸了撸,接过笔,胸有成竹,笔尖在壁纸上沙沙作响,一首七绝诗像一朵盛开的桃花,在众人的眼前绽放着,散发着幽幽的清香。云峰满目放春情,历历银钩指下生。自恨罗衣掩诗句,举头空羡榜中名。 “哇塞”,刚写完,就听见了新科进士的赞叹声。前两句气势雄浑,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;后两句笔锋一转,却恨自己生为女儿身,纵有满腹才情,却无法与男子一争高下,只有无奈空羡。她转过身来,看见有人瞪着双眼,有人含情脉脉,有人半张着嘴,从各种表情中,她读懂了大家的心思。不过,她不喜欢炫耀自己的诗才,向大家挥挥手,准备离开,一群进士蜂拥而来,如众星拱月般将她围在中间,纷纷伸出手掌,要她签上真姓大名。可见,这群进士虽博学多才,饱读诗书,和鱼幼薇的诗才比起来,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,她的声名,像一个惊雷一样,迅速传播开去,这就是鱼幼薇与众不同的天赋和恩师温庭筠的指教,作为弟子,对恩师心承感激,也是人之常情。公元858年,鱼幼薇认识了大她八岁的李亿,结下了一段不该结下的情缘。不得不说,缘分是个奇特的东西,就算两人素未谋面,相距十万八千里,也会由某些场景相逢相识,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,把两人牵扯到一块儿。风华正茂的李亿升官了,来到了京城长安,初到长安的他,怀着一颗好奇的心,四处走一走,看一看。长安那么大,那么多的旅游景点,他偏偏情不自禁地去了崇贞观。在崇贞观的墙壁上,在众多的题诗留名中,鱼幼薇的诗字字眨着眼睛,摇着小手,向李亿招呼着。李亿吐着烟圈,微微含笑,睁大双眼,目光一遍又一遍抚摸着鱼幼薇的诗句,心中惊叹不已“奇才,奇才啊”。他恨不得迈开双腿,立即去寻找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。可是,时间不允许,他来京城是出任官职,要忙于官场应酬,只有将鱼幼薇的名字记于心间。就任后,李亿开始拜访京城的亲朋好友,温庭筠在襄阳刺史幕中,曾与李亿有一段文字交往,因而李亿首先来到了温庭筠家中。缘分又一次拉近了李亿和鱼玄机的距离。在温家的书桌上,一幅字迹娟秀的诗笺令李亿双眼一亮,这是一首抒情六言诗: 红桃处处春色,碧柳家家明月;邻楼新妆侍夜,闺中含情脉脉。芙蓉花下鱼戏,带来天边雀声;人世悲欢一梦,如何得作双成?看完诗句,李亿迫不及待地问,这诗是谁写的?温庭筠回答,鱼幼薇。李亿一拍大腿,站了起来,大声叫道:是她,崇贞观里题诗的鱼幼薇,你认识?当然,温庭筠说,她可以算是我的弟子。李亿迫不及待,摇着好友的肩,笑着说,快告诉我,她住哪儿,我要见她!这种动作,这种表情,温庭筠看在眼里,他在心中衡量了一下,李亿年方二十二岁,官职也不算小,可谓前途无量,要是与鱼幼薇在一起,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。出于好心,温庭筠向对方告诉了鱼家的住址。李亿直奔鱼家,前去拜访,到了鱼家的院落,鱼幼薇正坐在院子里,嘴里哼着歌,手中舞着线,如天上的仙女一般,优雅地做着针线活儿。听见脚步声响,她抬起头来,看见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,以为是某位达官贵人走错地方了,忙放下针线,趿拉着拖鞋,迎上前去,忽闪着一双大眼,问,你找谁,是不是……对方抬一只手,打断了她的话,你是鱼幼薇吗?她淡淡一笑,点了点头。终于找到你了,我欣赏你的诗才,专门来拜访你!看见眼前这个才貌俱佳的美人儿,李亿禁不住伸出双手,给了对方一个深情的拥抱。在进屋交谈的过程中,鱼幼薇得知,眼前这位帅气的男子,与恩师温庭筠也是要好的朋友,加上,对方的官职也不小,又爱好诗文。李亿像如今的高帅富一样,让不少女子梦寐以求、春心荡漾。一位情窦初开的女子,哪里禁得住这种诱惑,两人一见钟情,很快坠入了爱河。又加上恩师的撮合,不久,李亿背着正妻裴氏,用一顶花轿把鱼幼薇迎进了长安的家门。 鱼幼薇就是这样,在人生最美的年华里,遇到了心爱的人儿。就像徐志摩所说,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,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,不求有结果,不求同行,不求曾经拥有,甚至不求你爱我,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,遇到你。婚后,对于年轻漂亮又有才华的鱼幼薇,李亿的心中甜如蜜,这样的女子不可多得,他感谢上天赐给他了一份珍贵的礼物。蜜月里,鱼玄机每天心花怒放,挽着夫君的手出双入对,神仙眷侣般恩爱着,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对方身上,把自己的未来和希望也寄托在了夫君身上。男子可以娶妻娶妾,可能是那个社会的使然,事实上,男人有了多个妻子或情人,从古至今都不是一件好事。一般来说,女人会把爱情看得很重要,甚至生命的全部,与多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,心里总不是滋味。就算以前的皇帝,他有统领全国的本事,但后宫的事却管不清楚,三宫六院,众多的妃子聚在一起,难免勾心斗角,争风吃醋,让后宫不得平安,惊涛拍岸,何况李亿这样一个小人物。好景不长,鱼幼薇的幸福很快被李亿的正妻裴氏发现了。裴氏心胸狭窄,嫉妒心极强,她岂能容忍幼薇和自己的丈夫相亲相爱?她从家里风风火火赶到了长安,正好遇见鱼幼薇像一只温顺的猫,坐在李亿的怀里,双手勾着他的脖子,含情脉脉地撒娇,居然没有发现裴氏已经站在了门口。她双手叉腰,指着两人吼道:你们在干啥?本来就怕老婆的李忆,听到吼声,抬眼看见了正妻铁青的脸,凶神恶煞的神情,吓得身子一抖,双膝一松,怀中的鱼幼薇啪的一声滚落在地上。(待续) 《写乎》微信号:hongyupt投稿邮箱:499020910@qq.com《作家荟》微信号stzx123456789投稿邮箱:125926681@qq.com顾问:朱鹰、邹开歧主编:洪与、姚小红编辑:邹舟、于伟